描述
QUANTIFOIL® 多孔碳膜载网(带圆形微孔)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、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冷冻电镜制样。其圆形微孔设计有助于改善样品分布,形成薄而均匀的玻璃态冰层以支撑目标颗粒,从而有效减少背景散射。用户可根据样品特性和成像模式,灵活选择不同孔径的载网:
- 小孔径载网: 适用于蛋白质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单颗粒分析(SPA)。
- 大孔径低碳载网: 最大化开放观察区域,适用于电子断层扫描和材料科学研究。
- 高碳低孔载网: 便于在载网上进行细胞培养。
常用尺寸为QUANTIFOIL® R 1.2/1.3、R 2/1、R 3.5/1。
QUANTIFOIL碳支持膜可提供多种不同目数的基底载网和寻像格栅格式,适用于集成方法及其他特殊应用。
为您的应用选择合适的膜片
选择特定项目所需的最佳基底载网目数和QUANTIFOIL®多孔碳膜支持膜几何结构取决于诸多变量。研究人员在启动新项目时,通常会尝试多种组合。以下是识别实验理想膜片几何结构的一些通用指南:
1. 放大倍数 更高的放大倍数通常需要更小的孔径,因为图像中存在部分支持膜有助于聚焦。非晶碳的功率谱远强于冰,这使得Thon环更容易被观察到,从而辅助聚焦。
参考指南:
- 50,000倍或更高放大倍数: 推荐使用1.2微米及更小孔径的载网(如R 1.2/1.3和R 1/1)。这些放大倍数通常用于生物样本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。
- 30,000倍至40,000倍: 推荐使用约2微米孔径的载网(如R 2/1或R 2/2)。
- 20,000倍: 推荐使用5微米或更大孔径的载网(如R 8/3或R 6/6.5)。
2. 样品特性 样品尺寸越大,通常需要更大的孔径。例如:
- 高分辨率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: R 1.2/1.3或R 0.6/1
- 病毒和电子断层扫描: R 2/1、R 2/2、R 2/4
- 纤维及其他延伸结构: R 3.5/1
- 完整细胞: 通常需要额外支撑,孔洞间距更宽,如R 2/2、R 2/4、R 1/4、R 1.2/20
3. 应用场景
- 电子断层扫描应用: 由于载网倾斜操作,通常需要更大的开放观察区域,因此建议选择孔洞间距更小的型号,如R 3.5/1。
- 通过束斑偏移成像(beam-image shift)提高数据采集速度: 建议选择更大的孔径(R 2/1或R 2/2),以便在移动载物台和重新聚焦之前,可在同一孔洞内进行多次曝光。
载网规格选项:
载网材料:
金 (Gold)
铜 (Copper)
镍 (Nickel)
载网目数:
200目
300目
400目
孔径/孔间距规格:
R 0.6/1 (孔径:0.6 µm / 孔间距:1 µm)
R 1.2/1.3 (孔径:1.2 µm / 孔间距:1.3 µm)
R 2/1 (孔径:2 µm / 孔间距:1 µm)
R 2/2 (孔径:2 µm / 孔间距:2 µm)
R 3.5/1 (孔径:3.5 µm / 孔间距:1 µm)
R 1/2 (孔径:1 µm / 孔间距:2 µm)
R 1/4 (孔径:1 µm / 孔间距:4 µm)
R 1.2/20 (孔径:1.2 µm / 孔间距:20 µm)
R 2/4 (孔径:2 µm / 孔间距:4 µm)
R 3/3 (孔径:3 µm / 孔间距:3 µm)
R 3/5 (孔径:3 µm / 孔间距:5 µm)
R 5/10 (孔径:5 µm / 孔间距:10 µm)
R 5/20 (孔径:5 µm / 孔间距:20 µm)
R 6/6.5 (孔径:6 µm / 孔间距:6.5 µm)
R 6/100 (孔径:6 µm / 孔间距:100 µm)
R 10/5 (孔径:10 µm / 孔间距:5 µm)
R 10/10 (孔径:10 µm / 孔间距:10 µm)
R 10/20 (孔径:10 µm / 孔间距:20 µm)
R 17/5 (孔径:17 µm / 孔间距:5 µm)
S 7/2 7×7 (孔径:7 µm / 孔间距:2 µm)